栏目导航
  战争概览(2572)
  战争简介(0)
  战争背景(1990)
  军事对比(582)
  战争历程(0)
  第一阶段(0)
  第二阶段(0)
  第三阶段(0)
  重要战役(179)
  平壤之战(8)
  黄海海战(57)
  旅顺口之战(54)
  威海卫之战(24)
  辽东之战(36)
  甲午人物(3940)
  邓世昌(309)
  李鸿章(2922)
  明治天皇(122)
  伊藤博文(384)
  左宝贵(64)
  丁汝昌(109)
  刘步蟾(30)
  历史研究(1806)
  图书专著(66)
  期刊论文(629)
  会议论文(61)
  学位论文(83)
  报纸文献(967)
  史料集锦(61)
  珍贵图片(7)
  影像资料(54)
  报纸文献(0)
近代中日技术引进与发展比较研究
作者:文涛  年份:2011-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科学体制化 技术教育 
描述:不同的是日本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很快地走上近代化的道路,二十世纪初已经跻身于西方发达国家之列。而与之相对应的中国同样是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发展,却没能走上近代化道路进而论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境况。对于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结果的原因,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外的学者们主要从中日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得出了一些普遍共识的结论,但从技术角度探讨的相对较少。研究的时间从科技史的视角确定为1840年至1911年,并以中日近代技术引进与发展为比较为对象,应用科学技术体制化建设的理论,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的对中日近代的技术做一比较,撇开技术发展的政治、文化因素,从技术自身发展的角度找出中国近代技术落后于日本的根本原因,纠正以往人们对于中日近代技术的一些错误看法,探讨中国近代没能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原因,具体拟解决以下问题:中日近代技术观有何异同?中日近代在具体的技术领域谁强谁弱,人们一般以“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为标志,进而推演中国近代技术从引进到发展各个方面都不如日本,尤其是军事技术,这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客观原因,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中日两国在近代科学体制化建设方面有哪些差异?为什么日本顺利的完成了近代科学体制化建设而中国没有?通过近代中日技术引进与发展的比较对落后国家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针对以上问题,系统考察了中日两国近代各时期技术观,阐明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与“和魂洋才”两种技术观内涵的差异。论述了近代中日两国在基础工业技术领域与军事工业技术领域的技术引进与发展概况。并从技术引进规模上、两国政府对相关领域的支持程度、技术引进的侧重与主导产业的选择几方面对比探讨了中日两国的差异,分析了中国落伍的原因。此外以中日甲午战争为史实,客观地对比了中日近代军事技术,重申在甲午战争以前中国在军事上强于同时期日本的客观史实。着重阐述了中日两国近代科技体制化建设方面的概况,对比了两国在技术教育、留学生与外籍人员的雇佣管理、科学研究体制化领域的差异。强调了日本近代技术的成就是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以技术教育为载体,全面建设科技体制化基础上成长孕育而成的成功经验。以此得出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学者们长期忽视的结论:从科学技术自身角度分析,中国近代科技落伍于日本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中国科技体制化建设的全面滞后。最后,结合两国技术引进的史实,重申了发展现代技术教育、重视科技体制化建设对于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初中历史洋务运动教学的演变探析
作者:沈苏苏  年份:2011-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 洋务运动教学 演变 
描述:提高。那么我们的历史教科书是否反应了这个变化,它是如何阐述和评价洋务运动的?中学历史教师对于洋务运动这一历史事件是如何进行教学的?初中学生是怎样认识和看待洋务运动的呢?通过学习这一课,他们要明白什么样的道理,又会留下怎样的思考?这就是笔者选择这个课题的初衷。本文通过对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关于“洋务运动”内容的回顾整理,分析梳理近三十年来这一内容的变化,旨在探究其变化的原因,为历史教科书的建设提供现实依据;着重对不同时期“洋务运动”的教与学进行分析,促成广大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思考当今历史教师必备的素养的构成,了解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状况和心理认知情况,得出一些思考以及对将来教学的探索,以期为历史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全文由序论、正文和结语组成。序论主要阐明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正文分三章。第一部分,整理不同时期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关于洋务运动一节的内容,了解其教学目标,探究其如此表述的背景或原因。第二部分,从课堂教学情况、案例、习题、考试等方面入手,着力了解不同时期,教师关于该内容的教学构思、方法策略、过程等实施情况,了解和分析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状况和心理认知情况。第三部分,根据以上三部分的调查研究分析,思考学生学习该内容后得到的启示,以及当今教师的素质提高。结语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结果作一总结,并提出希望将来更多的人来关注洋务运动教学的展望。
论郑观应“商战”伦理思想
作者:陈晓敏  年份:2011-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郑观应 洋务运动 商战 伦理思想 
描述:,离不开中国传统义利观和重商主义的影响,以及洋务运动所处的历史境遇下一系列救国图强的实践活动。郑观应之所以选择用“商战”来概括其所从事的洋务运动实务,其思想中非常清楚地表现了中国特色的义利观的影响。也就是说,“商战”思想的理论基础就是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同时,内忧外患之下,西方重商主义思维下的强大军事和经济实力是国人羡慕的对象,重视西方的重商主义学习其对社会财富的积累和对国力强盛的建设,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郑观应认为,农业已经不能带领中华帝国走向未来了,必须以商立国,以商富国,以商强国,要喻兵于商,才能内安天下、外拒豪强以自强。这构成了他“商战”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同时,他还认为,在商业实践中,必须以培养、建设现代企业为手段,控制关税并保护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裁厘振商以提高商人积极性和安全感,促进商业繁荣以自强。郑观应商战思想背靠着两个重要的历史文化维度,一个是传统的兵战思想,一个是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观。郑观应希望通过振兴商业以自强,实现富国强兵,国家复兴,同时,他也深刻认识到中国在经济战中落后挨打,资源流逝,民生凋敝才是军事失败后更加严重的现实危机,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复国无望。因此,他提出商战,希望寄希望于苟延残喘的清政府,能在制度和政策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争取点空间,看能否在商战中逐步壮大力量,实现全面复国。虽然结局并未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面貌,但郑观应商战思想却是那个时代最闪光的经济伦理理念,是黯淡的清政府治下的一道强光,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郑观应提出其系统的商战思想,不仅仅是他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救国图强的抱负的体现,从更深层次上看,他的思想具有的丰富的经济伦理内涵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现在我们来反思其商战思想及其特点,从而在继承和发扬的层面上对其作客观的评价,对于我们当前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客观地看,郑观应的商战伦理思想在当时无疑是最先进的经济伦理思想,也是最具有可行性的经济理念。虽然结果因时代的复杂性而未能实现其愿望,可是并非毫无成果。从积极方面看,起码在促进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近代商业繁荣上,他的商战伦理思想为之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国近代商业工业化开端及其发展,与其商战思想也有着重要联系。而就认识上的局限性而言,不外乎是未能真正认识到封建专制的本质,因此在思想的终极价值追求中是为了保皇而非真心发展资本主义以走向自由之路。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国立大学兴起研究
作者:朱江婷  年份:2011-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日本 明治维新 国立大学 兴起 
描述:成就我们有目共睹。解析日本国立大学发展历史,探究其所秉承的特色,不仅可以使我们更深刻了解日本高等教育渊源与经验;还能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的今天,在选择外来教育经验时,做到从容应对。本文以历史研究为主要方法,从教育的视角考察促使明治时期日本国立大学形成的多方外界原因;再通过分析国立大学内部结构所经历的变革,得出日本国立大学形成的特色及影响。文章的大体结构为:首先介绍明治维新前期,日本已有的官立教育机构,对它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等进行描述后,总结出明治前期教育为新时代教育发展奠定的良好基础;其次,在此基础上,日本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社会转型,明治维新开启了日本教育的新篇章。文章进一步分析明治时期教育思潮、政治等因素对国立大学形成所起的推动作用;再次,解析日本国立大学在形成过程中其教师队伍、学术团体等的变化过程;最后,总结出日本国立大学形成特色及影响。
中国近代科学体制化研究:以科学社团的历史演变为视角
作者:张新峰  年份:2011-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洋务运动 科学体制化 科学社团 中国科学社 中央研究院 
描述:高潮逐步壮大,建立了大量的科学社团,并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的交流,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个综合性科学社团——中国科学社,在科学体制化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学术交流、进行科学研究,引进奖励机制方面都作出了贡献。但由于民间社团的局限,中国科学社在科学体制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体制化程度比较低。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中央研究院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完善了中国科学体制,中国近代科学体制化就此完成。萌发于清末的科学社团,经过民国初年的发展壮大,不断推动着中国近代科学体制化进程。从松散的、民间科学社团到综合的官办科学机构的转变过程中,中国科学社等科学社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洋务运动时期英语课程研究:以圣约翰大学和京师同文馆为例
作者:索晓晨  年份:2011-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洋务运动 英语课程 布朗课程设置理论 圣约翰大学 京师同文馆 
描述:布朗的教学大纲设计理论,从析学生需求,制定教学目标和目的,检测目标落实情况,编写或修订教材,实施教学活动,全面评估大纲设计过程种的各个环节六个方面对当时的英语课程设置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本文主要研究以下问题:1.研究洋务运动时期教会学校和官立学校的英语课程分别有什么特点?2.力图用先进的课程理论从多方面来分析官办学校和教会学校办学思想,教学方法等,并研究其对目前的学校英语课程设置有何启迪意义?由于对外交流的需要,英语教学在洋务运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十分广泛,本文针对当时的英语教育,引入国外的课程理念,用西方的课程理论来分析当时的英语教育。分别选取了官办学堂和教会学堂中最典型的例子,京师同文馆和圣约翰大学进行分析。力图以一种新的视角来回顾当时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为当时的英语课程设置找到理论支持,意在为当今的英语课程设置寻求借鉴之处。本文的研究涉及历史学、语言学和教育学等相关学术领域。采用文献分析法,依照布朗的课程设计模式对洋务运动时期教会学校和官办学堂的英语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尤其是选取典型案例,京师同文馆和圣约翰大学的英语课程进行分析。对于当前的英语课程与教学,我们应该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措施以及英语师资培养等方面有所借鉴。尤其是在教学与教学方法方面,应当注重实践和口语,并且注意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通过本文的分析,笔者希望对目前的学校英语教学改革有启迪意义。
中日近代法律移植比较研究
作者:唐鑫  年份:2011-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清末 明治维新 法律移植 法制现代化 
描述:中日近代法律移植比较研究
历史比较教学法在综合探究课中的运用:以明治维新为例
作者:徐小燕  年份:2011-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中学历史 综合探究课 比较教学法 合作学习 
描述:。与旧教材编排相比,这是新课程的一个重大变化。 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中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同属于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但改革的结果却有成有败。为什么地域相同,国情相似,但结果却有所不同?这就是值得探究的地方。 有关三国改革的历史知识浩如烟海,纷繁复杂,如何让学生有效地从烦杂的历史知识中找出相似知识的本质规律。我们在教学中适宜采用的方法就是历史比较教学法。在明治维新综合探究课中,如果恰当地运用比较教学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掌握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特点、本质、规律及其影响。如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呢?在本文中,笔者通过选择短小有趣的故事创设情境、通过设问激起学生探究的悬念、精心选择相关的史料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探究课中,老师还要注意克服课堂上热热闹闹、但教学效果平平淡淡的缺陷,主导好探究课的评价,以期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法律移植
作者:周瑾  年份:2011-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法律移植 明治维新 启示 
描述:背景进行分析,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思想三个领域的转变对这一时期的日本法律移植产生的影响进行事实阐述,用以论证法律移植不是单一的移植法律的过程,法律移植是与社会变迁紧密相连的。其次,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法律移植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利用阐述事实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制定的明治宪法、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法院组织法这几大法典进行逐一分析。通过对这一时期的各部门法典在制定和应用中产生的矛盾冲突进行对比分析,使读者清晰的认识到,明治维新时期的法律移植是一个从早期的“全盘西化”,逐渐转向本土法与外来法相融合的过程。从中也可以分析出,法律移植不等于全盘照搬别国法律,法律移植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本国的传统法律习惯和人民的接受度,尊重本国传统的法律文化。再次,通过从日本这一时期的法律移植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产生的影响着手分析,得出这一时期的法律移植是一次成功的法律移植。通过这一时期的法律移植,日本的法律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法制步入近代化,经济迅速发展,初步实现了明治维新改革之初提出的“富国强兵”的目标。另外,日本这一时期法律移植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选择了正确的法律移植对象,合理的处理了外来法与本土法的冲突问题,拥有开明的领导法律移植的主体,选择了正确的法律移植本土化策略这几个方面。最后,通过对上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法律移植的分析论述,总结得出对后发展国家进行法律移植的启示。一方面从这一时期影响日本法律移植的动因着手分析,认为既要考虑这一时期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对法律移植所起的作用,也要考虑来自西方的冲击,这种冲击不仅指的是对日本国土的侵略行为,也包括文化特别是法律文化的冲击。通过对上述动因的分析,目的是使读者认识到,法律移植的过程是内因与外因交织而成的过程,是一系列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法律移植,是一个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的矛盾冲突的过程,也是传统法律文化在面对外来法律文化如何迎接挑战,从而实现创造性转换的过程。所以法律移植过程中如何处理外来法与传统法的关系,是后发展国家进行法律移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三方面的启示是,如何把握法律移植过程中的自主性问题。法律移植应该是一个自愿接受的过程,如果没有自发寻求法律移植的决心,法律移植是无法成功进行的。另外,也对法律移植过程中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法律移植必须要在本土资源和国际化相关联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后发展国家在进行法律移植时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结合本国的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的看待外来法与本土法的冲突,在合理借鉴其他国家先进法律经验的前提下,不抛弃本国自有的法律习惯,将外来资源与本土资源相融合,以便更好的进行法律移植。
同光中兴时期的黎培敬
作者:唐沛  年份:2011-01-01 期刊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 同光中兴 洋务运动 黎培敬思想 
描述:同光中兴时期的黎培敬